招生考试网
学历| 高考 美术高考 考研 自考 成考 专升本 中考 会考 外语| 四六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翻译资格 JTEST
资格| 公务员 报关员 银行从业 司法 导游 教师资格 报关 财会| 会计证 经济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务师 资产评估 审计师
工程| 一建 二建 造价师 造价员 咨询师 监理师 安全师 医学|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| 教案 论文 文档
IT类| 计算机等级 计算机软考 职称计算机 高校计算机 推荐-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招聘 军校国防生 自主招生 艺术特长生 招飞
 3773考试网 - 公务员考试 - 招警考试 - 辽宁招警 - 正文

2015招警考试申论文章提高感染力的有效方法:排比

来源:中公 2015-1-3 23:38:38

也就是说,一篇申论材料中,会涉及到问题、原因、影响、对策、意义等方面的内容。这些内容都可以作为申论作文的素材,而且能变成很好用,很有感染力,得很高分数的材料。

运用排比手法,层层推进,可增强气势,笔扫千军,气贯长虹。可在开头和分论点两部分以事例或意义进行排比,由三句或三句以上内容相关、结构相似的句子组成。

我认为可以借鉴冯胜利教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“三一教学法”来探讨申论文章写作。“三一教学法”将对外汉语教学课程分为三步,第一步教学生“语法结构”,第二步教“功能作用”,第三步重点是“典型语境”练习,即给出一种语法的典型场景,让学生练习说话和写作。以上教学法用在申论亮点打造上,也可以分为三步教学生:第一步,某种亮点打造方法的“用法结构”,第二步“功能作用”,第三步老师可多设计给出“典型语境”,启发学生练习该方法,试着动笔写。其实不仅亮点打造可以运用,在讲解文章论证方法和开头写法时,也都可以运用这种教学法。孔子曰:“不愤不启,不悱不发。”其斯之谓也。以下以排比法为例,看三一教学法的具体运用:

【用法结构】

排比句整体结构为:排比句1+排比句2+排比句3+……(一般3句或3句以上)

具体写法层面,有部分排比结构可供学生参考,便于在考场中迅速想起应用,当然自己也可积累其它结构:

结构一:从A事例到B事例+从C事例到D事例+从E事例到F事例;

结构二:曾听到过……+曾看到过……+曾接触(品尝)过……+曾感受过……

结构三:(个人)意义1+(社会)意义2+(国家)意义3;

结构四:(政治)危害1+(经济)危害2+(文化)危害3+(生态)危害3;

结构五:……所震撼+……所感动+……所吸引+……所感染。

结构六:当问题1发生时……+当问题2发生时……+当问题3发生时……

【功能作用】

可在文章开头和结尾运用排比可以增强整体气势,犹如江涛海浪,连绵不绝。同时引人入胜,增加文采。

在文章论证部分运用可以增强说服力,尤其以具体事例或感受排比可一定程度上避免文章假大空。

【典型语境】

此处以2013年作文开头排比写法为例,谈到文化遗产保护,启发学生在传统节日期间,所见所闻所感的民俗文化有哪些,然后以结构一或二的形式动笔写出。

结构一开头:

从春节喜气洋溢的年画到缤纷烂漫的烟花,从端午昂扬竞发的龙舟到清香可口的粽子,从中秋千里婵娟的祝福到圆满甜美的月饼……

结构二开头:

曾听到过嫦娥奔月的传说,曾看到富有韵味的春联,曾品尝过香甜诱人的元宵,曾感受过佳节思亲的无奈……

还可以设计其它典型语境,如“进入博物馆,你看到过哪些文化遗产?”“游览风景名胜,你看到过哪些遗产?”等等,让学生以不同排比结构练习。开始练习时,可不必追求文采,先整体形式做到即可,后再注重语言的工整华美。

 



  • 上一个文章:
  •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
   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,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.
    ②本网转载的文/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,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,请在两周内邮件fjksw@163.com联系.
    最新文章


    | 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 | 版权申明 | 网站导航 |
    琼ICP备12003406号